《史蒂夫·乔布斯传》阅读
2019-12-21
很久之前的一个晚上,我在电脑面前看了 iPad 首代发布会的直播,被乔布斯在发布会上的表现深深的震撼到了,不仅仅是他魔力般的演讲,还有他每次都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能够带来一个我们从来没见过,甚至没想过的划时代的产品出来。如果你去搜索查看一下以下这些问题:
- Apple I 之前的电脑长什么样子?
- 图形界面带到计算机操作系统上之前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使用计算机的?
- 皮克斯给迪斯尼带来了什么?
- Macbook 之前的笔记本电脑什么样子?
- iPod 之前音乐是怎么听的?
- iTunes 之前音乐是怎么传播的?
- iPhone 之前手机长什么样?
答案需要很多资料来回答。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答案都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技术产业的变革。
乔布斯无疑是上世纪和本世纪硅谷传奇中最亮眼的一位(没有之一),对产品独特的视角和高雅的品味将计算机从一个庞大丑陋的怪物变成了小巧漂亮的家用智能设备。上个世纪70年代,IBM、惠普之类的巨头垄断着整个计算市场,他们不思进取,对产品的易用性没有任何考量,更不用提对产品轻盈、外观和便捷方面的思考。像1984的广告,乔布斯率领苹果挑战了巨头的权威,并打败了它们,掀起了信息时代最大的几次浪花,带了不少的变革和启示。
下面是我从书中摘到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如果你想平静下来,那情况只会更糟,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总会平静下来,心里就会有空间让你聆听更加微妙的东西——这时候你的直觉就开始发展,你看事情会更加透彻,也更能感受现实的环境。你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你的视界会极大地延伸。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种修行,你必须不断练习。
—— Steve Jobs
如果你表现得好像你能做某件事,那就能起到作用。我告诉他,装得好像你掌控了一切,别人就会以为你真的掌控了一切。”
—— Steve Jobs
着名的“现实扭曲立场”,他一直以来那么影响自己身边的人,但也有时候过于相信自己的意志可以扭曲现实,比如在自己疾病的早期的治疗方案上。
乔布斯向斯卡利坦言,他觉得自己年轻的时候就会死去,因此他需要尽快取得成就,在硅谷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都很短,”那天早上围坐在桌旁的时候,乔布斯告诉斯卡利,“我们或许只有机会做几件真正伟大的事情,并把它们做好。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感觉必须趁着自己年轻,多取得一些成就。”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富有创造性,像艺术家一样,就不能常常回顾过去。不管你做过什么,以前是怎么样,你都必须心甘情愿地接受一切,并将一切抛诸脑后。
—— Steve Jobs
一家伟大的公司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必须映射出自己的价值观。
——马库拉
长盛不衰的公司都知道如何重塑自我。
——马库拉
马库拉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不仅在企业管理上有着自己独特优秀的风格和见解,做事也有较高的情商。前期一直处于半家长的状态,显得游刃有余。
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广告《非同凡想》
这个广告像“1984”广告,都可以被载入广告界史册。而这两个被反复修改的广告,正是乔布斯对自己的在世界上的准确定位——他认为自己可以比肩那些独立独行的人,那些致力于改变世界创造未来的人,事实确实如此。乔布斯很在意苹果的广告,制作品质感十足的精良广告这个传统从苹果公司的创立直到现在一直保持,随后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竞相效仿。
“一家好的公司要学会“灌输” —— 它必须竭尽所能传递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从包装到营销。
——马库拉
马库拉教了乔布斯很多做一个长久生存企业的要领,乔布斯也深谙其道。
史蒂夫·乔布斯有种惊人的能力:把关注点放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能找来会做用户界面的人,以及革命性的营销手段。
乔布斯的一个商业原则就是:永远不要害怕内部相残。他说:“与其被别人取代,不如自己取代自己。”(If you don’t cannibalize yourself,someone else will.)所以,即使iPhone的出现会蚕食iPod的销售,或者iPad影响了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都没有阻碍他的想法。
戴尔、康柏和惠普这些公司,曾经贸然地尝试过新造型并把电脑喷涂成蓝色,后来也都将电脑制造外包出去,并展开价格竞争。苹果凭借大胆的设计和开创性的应用,如iTunes和iMovie,成为唯一有所创新的企业。
《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上,乔布斯穿着长袍,头顶光环,手持被称为“耶稣平板电脑”的iPad。《华尔街日报》也发表了类似的赞美报道:“人类上一次对一个平板如此兴奋,是因为上面写有十诫。”
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中,一个路牌上标识着“科技”与“人文”两条街的交汇口。乔布斯着重阐述了其人生的一个理念,这一理念也在iPad身上得到了体现。“苹果之所以能够创造出iPad这样的产品,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融合科技和人文艺术。”他总结道。
iPad 到现在依然发挥着巨大潜力,iPad Pro的推出意味着平板不再是大的 iPhone ,而变成了 iPhone 和 Mac 之间的过渡,变成了一个越来越有生产力的产品。
20年前我们相知不多。我们跟着感觉走,你让我着迷得飞上了天。当我们在阿瓦尼举行婚礼时天在下雪。很多年过去了,有了孩子们,有美好的时候,有艰难的时候,但从来没有过糟糕的时候。我们的爱和尊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与日俱增。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现在我们回到20年前开始的地方——老了,也更有智慧了——我们的脸上和心上都有了皱纹。我们现在了解了很多生活的欢乐、痛苦、秘密和奇迹,我们依然在一起。我感觉依然像在天上飘着,双脚从未落回地面。
这次会谈实际上持续了45分钟,乔布斯说话丝毫不留情面。“看你的架势,你就想当一届总统吧。”一开场乔布斯就这样对奥巴马说。否则,他说,奥巴马政府应该对企业更友好一些。他描述了在中国建一家工厂有多么容易,而这在现在的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主要是由于监管和不必要的成本。
乔布斯这样喷奥巴马一点都不奇怪,当年法国总统夫人和乔布斯一起参观工厂时,问了几个乔布斯工厂职工劳动情况的问题,乔布斯有些不耐烦,竟然说:“如果你关心这里的工作的话,欢迎你来这里工作”(当然翻译并没有如实翻译给她)。乔布斯几乎认识美国的所有商政界名流,也被他们所认可。生日时克林顿夫妇会到场,看到windows抄袭mac操作系统时会把盖茨叫去一顿狂喷,音乐娱乐界名流争相想上 iTunes 的榜单(当年数字媒体刚刚被苹果统一时),拉里佩奇、扎克伯格他们算是后辈,甲骨文老总拉里·埃里森在乔布斯被逐出苹果的那段时间一度想买回苹果让乔布斯打理,迪斯尼新上任CEO尽量满足乔布斯的要求以达成合作帮助当时的迪斯尼走出困境……
关于专注和人的选择,我们谈了很多。如何知道应该信任谁,以及他如何打造一支可以依赖的团队。我给他讲了阻碍以及必须采用什么样的拦截战术去防止公司变得松散或充斥着二流选手。我强调的主要事项就是专注。要想清楚,谷歌成熟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现在摊子铺得到处都是,那么,你想专注去做的5个产品又是什么?把其他的都扔掉吧,因为它们会拖你的后腿,它们会把你变成微软,导致你生产的产品虽符合要求但不伟大。我尽量做了我能做的。我会继续与像马克·扎克伯格一样的人做这样的事。我余生的一部分时间会用来做这个。我可以帮助下一代记住当下伟大企业的血统,以及如何把这些传统发扬光大。硅谷一直非常支持我。我应该尽我所能做出回报。
盖茨补充了一条警告性的说明:“一体化的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史蒂夫在掌舵。但那并不意味着它将在未来的多个回合中获胜。
乔布斯当时没认同盖茨这个观点,但事实上盖茨说的是对的。一体化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乔布斯的掌舵。乔布斯去世之后,iPhone 、iPad、Mac 产品线一代接着一代的更新,全是旧产品的迭代,再没有大的创新,像之前一样没有iPhone 创造iPhone,没有iPad 创造iPad,没有iPod 创造 iPod 并如有神助般拿下世界最大的几个音乐版权商的谈判,推出划时代的产品。同时苹果的 iCloud 和 Siri 都是乔布斯在世时布局着力的,后来的苹果仅仅是将它们站稳脚步而已,现在 Siri 成了一个落后的助理,iCloud 从未有过大的改变。库克是一个不错的执行者,但不是一个做产品的人。在今年的 Mac Pro 发布时深刻的感觉到苹果的美学和特立独行正在丧失,从 Mac 开始乔布斯就想把苹果的产品与其他公司的“垃圾”有明确的区分,它将外壳做成光滑透明的,还配上非常美丽的颜色,以致于竞争对手赶紧给自己的电脑喷漆学习,还是东施效颦。后来有了“垃圾桶”的设计(乔布斯去世后发布的 Mac Pro),将艺术美学和科技工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今年发布的 Mac Pro 成了方方正正、标标准准的 PC 机,打再多的孔也难掩设计的颓势,这在乔布斯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还有苹果的保密机制,以前苹果发布会给人的惊喜感,可以让现场和看直播的人发出“哇”的感叹,但现在不会了,不仅是创新的缺乏,更重要的是在发布前大家早已知道了所有的细节,在之前这也绝对是不可能的。
他把这种专注的能力和对简洁的热爱归功于他的禅修。禅修增强了他对直觉的信赖,教他如何过滤掉任何分散精力或不必要的事情,在他身上培养出了一种基于至简主义的审美观。
他的奇思妙想都是本能的、不可预见的,有时是充满魔力的。他真是数学家马克·卡克(Mark Kac)所说的那种魔术师天才,他的洞见会不期而至,更多地要求直觉而非大脑的处理能力。他像个探路者一样,可以吸收信息,嗅到风中的气味,并对前路先知先觉。
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我不认为我对别人很苛刻,但如果谁把什么事搞砸了,我会当面跟他说。诚实是我的责任。我知道我在说什么,而且事实证明通常我是对的。那是我试图创建的文化。我们相互间诚实到残酷的地步,任何人都可以跟我说,他们认为我就是一堆狗屎,我也可以这样说他们。我们有过一些激烈的争吵,互相吼叫,但那可以说是我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我在别人面前说“罗恩,那个商店看起来像坨屎”的时候,没什么不良感觉。或者我会说“天啊,我们真他妈把这个工艺搞砸了”,就当着负责人的面。这就是我们的规矩:你就得超级诚实。也许有更好的方式,像个绅士俱乐部一样,大家都戴着领带,说着上等人的敬语,满嘴华丽委婉的词汇,但是我对此不太在行,因为我是来自加利福尼亚的中产阶级。我有时候对别人很严厉,不过可能没有必要那么严厉。我还记得里德6岁时,他回到家,而我那天刚解雇了一个人,我当时就在想,一个人要怎样告诉他的家人和幼子他失业了。很不好受。但是必须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我认为确保团队的优秀始终是我的责任,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没有人会去做。
那就是我一直试图做的事情——不断前进。否则,就如迪伦所说,如果你不忙着求生,你就在忙着求死。
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感觉就像乔布斯正和大家一起坐在后面,诚挚而又激动不已地描述自己。
乔布斯在最后做的决定依然是明智的,他选择沃尔特·艾萨克森给自己写传记,要知道这名作者之前写的两本传记是富兰克林和爱因斯坦的。最终他还是帮乔布斯写了传记,而成品真的很漂亮,好多故事和细节都被艾萨克森捕捉到。作者尽量保持了中立,并没有受到乔布斯“现实扭曲力场”的影响,有时候乔布斯说某个观点,作者会在引用完他的话之后补充一句客观且正确的观点向大家解释,事实上不是这样。
乔布斯和苹果连接的太紧密了,提起来他不能不提苹果。传记中看到了他怎样从零打造了这个科技帝国,他的品味、审美和经营方式深深地嵌入了苹果。乔布斯认为人的死亡有可能不是终点,也可能像手机关机一样“啪”的一下什么都没了,所以他不喜欢给电子设备加开关。我们无法猜测死亡究竟是不是终点,会不会“啪”的一下什么都没有了,但目前的情况是乔布斯在2011年10月5号在我们这个事实宇宙中消失了。尽管苹果依然是现在计算设备制造中的佼佼者,美学和人文气息让其他科技公司望尘莫及,但不可否认的是失去乔布斯的苹果在慢慢失去初心,越来越不“苹果”。
我常常想如果每一个做产品的人都去关注一下产品的易用性、合理性,美观性并反复的打磨使其更加人性化,这个世界会是怎样的?我们见了太多蹩脚的交互,丑陋的设计,差劲的功能,并不得不和它们共处在一起。这个时候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乔布斯对我们这个世界意义深远。